CDS2018
在学会年会开幕前,中华口腔医学会在俞光岩会长的主持下于8月28日召开了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理事会议。
本文导读
- 大会开幕
- 特别演讲:白岩松 胡大一
- 牙周-正畸交叉论坛“拨乱反正,如何爱牙不伤牙”
- 2018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颁布
在开幕式现场,中华口腔医学会俞光岩会长在致辞中介绍了今年的主题“健康口腔,牙周护航”与本次年会的规模,并对前来参会的口腔医疗各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张勇副局长在开幕致辞时对广大口腔医生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张副局长肯定了中华口腔医学会在推进口腔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以来,学会承接儿童口腔疾病干预指导工作,使940万儿童获得口腔健康干预;同时,他也指出国家2030 目标的实现需要医疗系统尤其是口腔医生们的共同努力。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黄红书记致辞,介绍了上海市在健康中国方面的推进,指出口腔医学事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广泛开展了口腔健康方面的公共卫生工作,她自豪地表示,上海市的12岁儿童患龋率等指标处于全国最优水平。
上海口腔医学会张富强会长表示,今年正值新主题“健康口腔,牙周护航”,牙周病学是口腔各学科的交汇融合点,学术年会是学会搭建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帮助了上海口腔医学事业与全国同道进行交流、共谋发展。
在2018年8月29日上午的特别演讲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评论员、记者白岩松先生首先提到刚刚过去不久的中国第一个医师节,他说很多行业会这样自嘲:“哪个职业弱势了,才会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但白岩松认为之所以要给医师专门设立一个节日,是因为这个职业代表“德”字,是关乎道德的职业,而他通过采访许多医生,问大家在这一天最想得到什么?大家不约而同的答案是“尊重”。在中国打破传统医院架构的医学专业,白岩松认为口腔医学是排在第一位的,他认为这是一个行业具有巨大生命力的标志。口腔医生是相对幸运的,因为多数工作并不涉及生死,且口腔医学与美学相关,因此更应为患者赋权,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多考虑患者的主观意愿,加强患者的参与度。他在演讲中还引用了老子的观点“人生下来是软的,死了很快就变硬了;草木活的时候是柔嫩的,死的时候是干枯的。所以,强硬是死亡的信息,柔软是生命的象征。”他相信每一个口腔医生通过唇齿的关系,都最能从自己的职业里体验到老祖宗的这个大道理。白岩松说“人文”是过去长时间在医学教育当中缺失的东西,他希望,未来能够在医学本科的基础课教育中加入“如何与患者沟通”相关的内容。
(观看视频~感受现场)
在特别演讲中,主办方还特别邀请北大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中国控烟协会会长胡大一教授以“新时代 新征程——实现以疾病为中心伟大转折”为题进行演讲,他从健康中国的严峻挑战谈起,讲述了诸多心血管医学中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胡大一教授指出,慢病是健康中国的严峻挑战,中国慢病患者超过3亿,而慢病死亡占中国居民总死亡的80%以上,慢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同时我国慢病年轻化,农村慢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对于慢病,胡大一教授指出我们每一个人、在每一个角落,一生中都有遇见与相伴的可能;究其原因,胡大一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失配性疾病,是人体发生进化、健康与疾病的故事,其源头是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和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预防的方法自然是“不能失配”。影响个人健康与寿命的因素为:生活方式占60%,环境因素占17%,生物学因素占15%,医疗卫生仅占8%。胡大一教授以自身为例,介绍自己通过运动,减轻了20公斤的体重。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是目前口腔临床治疗中的热点话题,临床上已经有很多专家们正在不断论证、尝试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在“拨乱反正,如何爱牙不伤牙”的牙周-正畸交叉学科论坛中,国内正畸、牙周专家共聚一堂,一起交流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的新理念、新观点与新实践,现场吸引了诸多观众,无论是牙周医生还是正畸医生,都表示受益匪浅。本次交叉论坛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勤涛教授担任主持,正如王勤涛教授所说,“信任、合作、共赢”,牙周病学应参与到口腔各个专业中。
王勤涛教授
“正畸与牙周是重要的伙伴”
世界正畸联盟执委、北大口腔周彦恒教授以“牙周病治疗中的正畸考虑”为题,阐述了系统牙周治疗的必要性,牙周治疗与正畸治疗是“相互依存的,重要的伙伴关系”。同时他通过自身临床经验,展示了在治疗中发生的“通过牙齿的移动,让丧失的牙槽骨得以恢复”的实际案例。
“这样的患者,治疗时要小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房兵教授针对双颌前突患者在正畸中的牙周问题进行了介绍,她指出:1.双颌前突的患者上下前牙牙根位于牙槽骨表面;2.正畸前骨开窗和骨开裂高发;3.正畸治疗后牙槽骨的厚度和高度可见减少;4.骨皮质切开可以增加牙槽骨的改建;5.骨皮质切开辅助牙移动可增加牙槽骨厚度;6.双颌前突辅助皮质骨切开拔牙正畸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骨、龈相依,软硬兼施”
北大口腔的徐莉教授从牙周的角度介绍了“骨皮质切开和牙周组织再生与正畸治疗”,徐教授通过病例,展现了牙周与正畸之间的“一点事”,比如正畸结束后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实践结果等,同时也指出了牙周组织“骨、龈相依”、“软、硬兼施”的原则。
“隐形矫治,警惕牙周风险,合理规避”
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白玉兴教授,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牙周炎正畸治疗的优势与风险,以此为大家提供了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需要注意的要点。白玉兴教授介绍了隐形矫治器在牙周炎患者治疗方面有诸如“可摘戴、利于口腔卫生维护及菌斑控制”、“施加的间歇力利于牙周改建”等诸多优势,同时也提醒大家隐形矫治器“反复摘戴会增加一些牙周炎患者牙齿松动情况”等风险问题。白玉兴教授提出,在进行风险规避对策中,要以彻底的牙周治疗和监测为前提。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副院长赵志河教授也聚焦于隐形矫治,他指出目前我国隐形矫治技术(透明矫治器)的普及率逐年上升,而对于牙周健康,透明矫治器在“内收上前牙”、“推磨牙向远中”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牙周风险,医生们要在使用隐形矫治技术的前,详细了解其技术、材料特点。
“牙周与正畸,不是加法,而是乘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陈莉丽教授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与牙周健康”的演讲中,从牙周病学的角度提出“不良的正畸压入力可以导致牙根吸收、牙髓炎、牙槽骨吸收,以及对根尖部牙周韧带组织形成集中的压力,加快牙周组织缺损”,而“不当的正畸治疗包括倾斜、压入移动,可改变牙菌斑的附着位置,使得龈上菌斑变成龈下菌斑,引起牙槽骨角形吸收,发生附着丧失”。
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是两年一次的评审奖项,在2014年第一次进行招募和评审,今年 2018年是第3次。在8月29日的年会晚宴上,在岳林秘书长的主持下,中华口腔医学会颁布了2018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获奖者如下:
2018
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
一等奖
口腔黏膜癌变中多分子事件的预警与治疗意义
陈谦明,李龙江,曾昕,王智,李一,
江潞,高宁,李敬,周瑜,但红霞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俞光岩会长为陈谦明课题组颁奖
牙本质-树脂粘接耐久性衰退机制
及改善策略研究
陈吉华,牛丽娜,方明,李芳,周唯,
肖玉鸿,张凌,黄鹂,孙翔,李娜
俞光岩会长为陈吉华课题组颁奖
2018
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
二等奖
牙齿组织再生的调控机制及应用方法
范志朋,王松灵,杜娟,郑颍,徐骏疾,
杨东梅,靳路远,董蕊,杜鹃,曹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王兴名誉会长为范志朋课题组颁奖
先天性牙齿发育异常的遗传因素
及仿生牙体组织修复的研究
冯海兰,韩冬,王磊,赵红珊,宋书娟,
刘浩辰,刘洋,张晓霞,王衣祥,白保晶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赵铱民名誉会长为冯海兰课题组颁奖
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结合牙种植牵引(DID)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张陈平,韩正学,曲行舟,尹雪莱,陈晓军,
刘剑楠,许釜铭,金学军,杨溪,胡龙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樊明文名誉会长为张陈平课题组颁奖
2018
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
三等奖
口腔颌面创伤救治及
继发畸形整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张益,李祖兵,安金刚,贺洋,肖锷,
李智,陈硕,何冬梅,张智勇,邹立东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沈国芳副会长为张益课题组颁奖
儿童牙外伤诊疗新策略的临床应用
王小竞,轩昆,吴礼安,邢向辉,白玉娣,
汪璐璐,邬礼政,刘颍凤,周志斐,葛鑫
郭传瑸副会长为王小竞课题组颁奖
颌骨重度萎缩与缺损患者种植修复
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和应用
吴轶群,邹多宏,黄伟,王凤,陈晓军,
张志勇,何家才,黄远亮,王豪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凌均棨副会长为吴轶群课题组颁奖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
防御修复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林正梅,秦伟,黄绮婷,宋智,
黄舒恒,陈玲玲,王润夫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边专副会长为林正梅课题组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