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第30个全国爱牙日,中华口腔医学会通过线上调研,对当前我国换牙期儿童及其家庭的口腔保健意识和行动加以了解,总结换牙期儿童和其家庭目前在口腔保健上仍然存在的问题,发布了《换牙期儿童口腔保健年度报告》。
线上调研抽取了全国10个大型城市的2000名6-8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部分儿童已经养成一些好习惯,但目前我国换牙期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仍不容乐观:尽管87%的孩子养成了刷牙的习惯,但是仅有23%的孩子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仅45%的孩子能够做到吃完喝完后及时清洁口腔。
6-8岁儿童家长对孩子的口腔保健缺乏了解:仅有32%的家长正确认识龋齿的形成原理,即牙齿在酸性环境下被腐蚀;大多数家长对于龋齿的认识存在误区,有39%的家长认为是蛀虫咬烂了牙齿,甚至有17%的家长认为龋齿是孩子乳牙脱落前的必经阶段;对于龋齿的影响,虽然有47%的家长认同,龋齿会影响恒牙的正常生长,然而,仅有37%的家长意识到龋齿会对孩子的全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目前我国换牙期儿童的口腔健康问题不容乐观:63%的换牙期孩子患有牙齿疼痛、牙龈肿胀、牙龈出血、龋齿等各类口腔问题,其中有40%的孩子都曾受到龋齿的困扰。不难看出,换牙期儿童自我口腔保健及家庭口腔健康都存在进步空间。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还需从形式、创意上下功夫。让家长和孩子都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在第三十个爱牙日之际,中华口腔医学会指导益达口腔健康计划联合果壳推出口腔科普“新物种”——口腔微环境科考本。
突破常规思路,这本《齿间观潮记》借助海洋来进行口腔健康的科普,把口腔科普内容画成了浪漫文艺的插画故事,从“大海”联想到“口腔”。是换牙期儿童喜欢看,也看得懂的科普读物,同样也能让家长朋友们喜爱的科普材料。
科考本用创意让大家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却经常被忽视的概念——“口腔微环境”:如同海洋环境一般,我们的口腔也是一个小小的生态微环境,包括牙齿、舌头、唾液,还有数百种细菌组成的菌群,维持着口腔微环境的平衡。
与海洋酸化相似的问题,也出现在口腔微环境中。口腔内的细菌会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导致口腔微环境失衡变为酸性,使牙齿进入矿物质流失的危险区,久而久之,龋齿就产生了。因此,在吃完喝完后要及时清洁口腔,保护口腔微环境酸碱平衡。
在不方便刷牙或漱口时,咀嚼无糖口香糖是一个方便的好办法。咀嚼无糖口香糖能刺激唾液分泌,而唾液是口腔微环境中神奇的“齿间潮”,能够物理冲刷食物残渣,更能起到中和口腔酸性的关键作用。唾液里还含有牙齿再矿化所需的磷和钙,对早期脱矿的牙齿有促进再矿化的修复作用。而且无糖口香糖本身不含糖,没有致龋性,是保护口腔微环境的好帮手。
本次益达口腔健康计划与果壳合作,并在中华口腔医学会的专业技术指导下,在创新科普思路上进行大胆尝试。除了提出创意的概念,以帮助儿童和家长理解,更加入了寓教于乐的互动。附带的pH试纸,可以帮助监测口腔微环境的酸碱度;更有手账式打卡记录页,可用于粘贴pH试纸,记录口腔微环境情况,让孩子自己动手,在互动和记录中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
益达口腔健康计划的微信公众号@趣爱牙,擅长将晦涩难懂的口腔健康知识,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结合独创表情包向大家科普,打造出一篇又一篇干货满满又浅显易懂的趣味口腔科普。如何将口腔健康科普扩展向更广泛的公众群体,趣爱牙可能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