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组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卫彦、刘燕入选。这一成果标志着我院在青年医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卫彦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口腔修复学博士生导师
卫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她长期从事口腔颌面骨缺损修复的临床和研究工作。①在骨再生机理解析方面,揭示出微纳尺度力学感受是细胞响应天然骨基质结构的重要始动机制,阐明超微手性组装是启动识别动力学的关键,并设计实现选择性识别与响应。②在骨再生信号调控方面,提出微纳尺度功能适配调控理念,主动激活机械敏感与电压敏感力学传导,显著促进成骨。③将基础理论研究向临床转化,针对颌面骨缺损患者骨量少、骨质差的情况,发展出新型口腔修复材料,缩短修复周期,提高修复疗效,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III类注册证,获第五期中央保健优秀课题一等奖第一名,获第九届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优秀病例,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Mater.2019, Adv.Funct.Mater.2017、2019, ACS Nano 2013、2017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8项,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受邀担任两本SCI收录期刊J. Adv. Dielectr.与Mater. Chem. Front.编委。受邀担任北京老年口腔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口腔生物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华老年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
刘燕 副研究员、口腔正畸学博士生导师
刘燕,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长期致力于口腔硬组织的生物矿化机理及生物再生的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获得了重要的科学发现:①提出聚羧酸及磷酸盐双靶向调控的仿生矿化新方法,实现传统方法难以合成的矿化胶原纳米结构并阐明其机理;②运用该法实现牙/骨生物再生:原位修复脱矿牙本质天然纳米结构,将矿化率提升至93.8%;实现骨缺损中心再血管化,将骨再生率提高至传统植骨材料的3倍且可媲美自体移植骨; ③利用仿生思维构建新型纳米探针和造影剂,有效抑制蛋白吸附和细胞内吞,克服传统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至今发表SCI论文50篇[总IF约260,被引1600余次],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3篇 [IF >20有2篇,IF >10有5篇,IF >5有16篇,包括材料类国际顶尖期刊Adv Mater(2篇)、J Am Chem Soc、Adv Funct Mater(2篇)、J Mater Chem A、Small等,SCI论文单篇他引最高237次,被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共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第一届全国口腔优秀青年、中华口腔医学青年人才一等奖、IADR/AADR William J. Gies Award 、IADR/Unilever Hatton Divisional Award、wCADR 1st Place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国际国内学术奖励20余次,10次受邀在国际口腔学术会议及矿化论坛上做特邀或大会发言。
国家“万人计划”的全称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国家层面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形成了与“千人计划”相互衔接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共遴选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45人、青年拔尖人才274人。总体目标是用10年时间,重点遴选一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