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肆虐的疫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口腔医学中心的一支牙体牙髓“娘子军”,暂时抛却妻子、女儿、母亲的身份,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场一线,彰显巾帼不让须眉风采!
2020年1月23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武汉正式“封城”,抗击疾病的战役全面展开。集结号吹响,同济医院口腔牙体牙髓科年轻的医生们刚刚结束一年的工作,没来得及过年,又要重新出发。
牙体牙髓科女医生居多,常被称为口腔科中的“娘子军”。工作中她们是医生,亲和专业;生活中她们是妻子、女儿、母亲,美丽温柔;当人民需要时,她们化身白衣战士,在战场上有血性有担当。
她们是妻子
姜鸣医生是在大年三十这天接到任务,前往同济医院光谷发热门诊增援的,她的丈夫也在疾控一线工作,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发热门诊的工作,风险高,强度大,一天得看400多个号,许多病人来看病时就已经是危重症。姜鸣经常是一边看诊,一边关注留观病人,协调联系住院,恨不得三头六臂才够用,下了班还要学习不断更新的诊疗方案。上班、学习、下班、隔离、继续学习,她只能抽空打个电话,报声平安:“老公,这段时间我不能照顾家里。你在前方也要保护好自己,等疫情过了,我们一起回家。”而当完成任务并度过隔离期后,姜鸣医生义无反顾的投入第二轮值班。
毕永莉医生是牙体牙髓科最年轻的职工,刚结婚半年。接到通知,她答应的毫不犹豫,可放下电话,转身看到新婚丈夫担忧的眼神,咧嘴一笑,说到:“没事儿,不是去一线,只是临时值个班。”嘴上瞒着老公,心里却有些害怕。抵达发热门诊,换上防护服,她忘却了之前所有的紧张情绪,竭心尽力的救治患者,给他们加油打气。不知不觉8小时过去了,同事来接班时,她才发觉自己已经双腿麻木,衣衫尽湿。护目镜上的雾珠让她看不清楚同事的脸,只能拍拍他,道一声“加油”。
她们是妻子,也是医生。
她们是女儿
陈彬文医生成长在一个医学家庭,父母从事了一辈子医疗工作,得知女儿即将出征,老人们心中的万般不舍只化作一句:“注意防护,别担心我们,爸妈等你回家!” 细心的彬文怎会看不出父母眼中的泪光?于她而言,一边是亟待支援的抗疫前线,一边是身体抱恙的骨肉至亲,左右都是两难。但从小耳濡目染,她深知大疫当前,责无旁贷。辞别了父母,她去往收治危重症病人的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房。彬文的朋友圈里满满阳光,却将对家人的牵挂深深掩藏。
在中法新城发热门诊工作的吕逢源医生因为疫情没回老家,父母问起,她总说“都挺好,在家休息呢”,害怕家人担心,她一直没说出真相。家人不知道的时候,她正工作在最危险的前方。病人们彷徨惊恐,她回以亲切抚慰,牙体牙髓人特有的温柔,是抗疫战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她们是女儿,也是医生。
她们是母亲
毛豆今年4岁了,他的妈妈孙琴医生刚刚进入光谷院区隔离病房,正在争分夺秒的熟悉着工作。孙医生出发的那天,孩子仿佛感觉到了什么,主动做家务来“让妈妈休息”。而第一天夜里,毛豆就哭醒了,爸爸问他怎么了,他说“我想妈妈了。”早上起来,就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信里是一幅他和妈妈手拉手的画,小小男子汉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妈妈。带着这份牵挂与鼓励,孙医生转身回到抗争疫情的战场。“毛豆的心意,妈妈收到了,我会努力打败病毒,早点回家看你!”可当轮休时间到了,她又坚持不下战线,把休息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志。
余程医生是紧急抽调到中法隔离病房接替空缺岗位的,事发突然,女儿芽芽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从没分别过这么久,每次视频芽芽都哭的稀里哗啦,妈妈的心都碎了。但分离往往能令人成长,几天后芽芽就逐渐接受了,还给妈妈画了一幅画,上面写着“武汉加油,妈妈加油”。余医生也买好了礼物,期待着与能芽芽早日重逢。
她们是母亲,也是医生。
为了让医院放心,向社会提供最可靠的医疗保障,口腔科高年资医生主动承担了疫情期间所有的24小时急诊班。 “我们要以身作则,为年轻人撑腰,在关键时刻当他们的坚强后盾”。
年轻人在一线奋不顾身,前辈们在后方为他们顶住脊梁。 “暂时没有接到任务的同志,都回家待命,急诊班我来上!”科主任马净植的指令温柔而坚定。她清楚,对于即将奔赴一线战场的医生们来说,和家人每多一分钟的相聚,面对疫情都能多一份信心。崔春副主任负责一线人员的工作协调,常常加班到深夜,却总在同事最需要的时候,不忘问一句“你还好吗?”
上战场的能征善战,守后方的鼎力相助,这样一支牙体牙髓“娘子军”,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线上到处都能见到她们忙碌奔波的身影。家,是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她们暂时抛却妻子、女儿、母亲的身份,这样不计得失,不辞辛苦的付出,只为早日取得抗疫胜利,守护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康!
投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魏婷 吴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