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团队请战支援武汉抗疫一线,吴茜医生真实记录下在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的抗疫医疗工作。
2月20日
武汉天气晴
流水的营盘,铁打的兵!我们医院又参与汉阳体育馆方舱的建立,调走了6位同事,其中刘医生最早支援了洪山体育馆放舱的工作,汉阳体育馆方舱是她的第三站,佩服她们能够不停地更换、适应工作岗位。
昨天央视连线王辰院士,提出了应该“早收早治”,而且明确说重症占比减少的原因是确诊病例的分母加大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被官方明确下来了。
记录一下我们来这里的前两天。
11号上午9点,还没起床,通知出发的电话来了。我赶紧对照清单整理行李,早几天,群里就有同事发过清单,一走最少一个月。12点半,妞爹送我到医院,大家带着大包小包纷纷从家里赶来。没有任何仪式,三辆中巴车出发了。车上没有人说话,气氛很严肃,我一遍遍看防护服穿脱视频,任务太紧急,我们连基本的培训都没来得及。路上有一个插曲,带队老师说,医生队多了两个人,如果有人退出可以报名。车上安静极了,没有一个人报名,后来安排还在哺乳期的同事随车返回了。
中巴车直接把我们送到国博,山东队和四川队也集结在外。杨院长简短动员讲话,他说,你们是来战斗的,你们每个人都是战士。一定要做好防护,多少人来,多少人回去。全体合影,一起大喊武汉加油。两位护士长带我们熟悉三区两通道和舱内工作环境,有同事演示穿防护服,护士长大声讲解。每个人都在努力记忆!任务实在太紧急,道路两边,工人还在施工,当时工人入场还不到24小时。舱内的病床也是安装了一部分。护士长一遍遍强调院感防护,大家心里紧张,都知道我们培训不足。这时,公安过来了,送患者的车就要到了,让赶紧离场。领导说大家明天开始上班,先回酒店住下吧!实际上,几个主人当时就穿上防护服进仓工作了,那是最艰难的两个班。
12号早10点,我和林龙进舱。穿防护服,两个护士帮忙才穿好,反复检查严密性,然后写上名字,打开舱门放我们进去的时候,护士大喊加油!我和林龙也紧握拳头,加油!第一天,大家都太紧张、亢奋了。
第一个班6个小时,当时舱内455人,收了106个病人,转走7人。过了这么多天,我还清楚记着这几个数字。因为当时一遍遍打电话汇报这几个数字。患者是一批批送来的,有的是公交车,一批二三十人,有的是志愿者小车送来,两三个人。我和林总还有四川队的一个医生忙的不行,中间会有各种电话打进来,有厕所维修的,有送物资的,有核对人数的,最紧急的,是协调重症病人转院的。方舱原则上是只有轻症的,可有些重症病人也送来了,如果放他们回社区,对社区、病人都很不安全,毕竟方舱有医生可以监测他们的情况,转运渠道也相对畅通一些。舱内的医主对这几个重症患者特别注意,舱内除了吸氧,没有得力的设备,一遍遍催我们转运病人。所以我们一直努力打电话,这也真是最无力的几个小时,因为床位太紧张了,电话那边说安排,可是又没有回话,只能再打过去,也听得到上级的焦虑和疲惫。最后我们交班的时候,终于转走了7个重症患者。
这几个患者行动都不是很方便,当时通知说转运车会来,他们就蹒跚着走出来坐在室外等着,我出去说车可能一会儿来不了,你们还是进舱等吧,可是大家都不动,也不说话,只有粗重的喘息声。随队的医生也一直站在旁边守着他们。我在接诊台,看着他们在室外的身影,真是着急,他们有的血氧在93%以下,有的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有的需要肾脏透析。 这是我个人第一次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武汉这座城市的艰难,也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欲哭无泪!
交班的同事来了,我才感觉到身体的疲劳,我和同事说,有几位病重的,你们一定要反复打电话转运,其中有一个73岁的奶奶,走路都不是很稳,还有高血压心脏病。
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班,终身难忘!
投稿: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口腔科 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