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按照上级部署,坚持24小时不停诊,急诊科始终冲锋在第一线。急诊科的护理团队坚守岗位,心系患者,用柔弱的身躯为患者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自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以来,急诊科的防护和护理工作随着疫情变化日渐升级,工作量更加繁重。除了日常口腔操作中的四手配合、分诊、咨询、改约、电话回访、消毒分拣器械等工作外,护士们承担了繁重的分诊筛查、诊室单元消毒,喷溅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医护患三方及诊室的消毒隔离工作,还承担着测量和复测体温,指导督促患者填写感染防控调查表、回收布草类隔离衣、消毒清点防护目镜和防护面屏等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的工作服外穿着隔离衣,还佩戴着防护口罩和面屏,精细的护理工作变得吃力了许多。各类隔离衣物穿脱很占用时间,进入缓冲区和休息区还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洗手等步骤,为了节约时间、减少急诊病人的积压,好多医护人员都尽量少喝水少上厕所。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都是女同志,每月的生理期更是不易。
随着急诊科接诊压力的增加,包括45岁以上的老护士在内的所有急诊科护士都加入到 排班中,兄弟科室也派出了医护人员支援急诊白天的诊疗工作。有的护士老师血压高,防护口罩下长时间缺氧状态会引起头疼;有的有颈肩痛的老毛病,有的有关节疼痛,有的对紫外灯敏感、暴露的皮肤出现了破损 ……然而没有一个人抱怨,疼得睡不着觉就吃一片止痛药、安眠药,第二天照常上班。大家总是说:“我一旦休假,其他人 的工作量就会增加,大家都不容易。”孙伟护士长为了协调各种物资的供给, 指导支援急诊的医护人员完善个人防护,从春节以来不分节假日,每天都坚持到岗,还 经常需要加班到很晚。
当医院和护理部组建抗疫预备队时,护士们纷纷向护士长请缨,随时做好奔赴一线的准备。我们知道,这场战“疫”我们不能缺席。
“我报名!”
“非典时期我就参加过咱们医院支援前线的队伍,我去最合适!”
“我在护理岗位工作几十年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我可以!”
“护士长,我报名,孩子可以交给家里人帮我看!”
“孩子大了,家里老人身体都还好,能自理,我报名!”
其实大家都是子女、是妻子、是母亲,谁的家里都有老人、有家属、有孩子,但她们深 知自己更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从来没有天生的伟大,只有普通人的挺身而出。最终吴丹和杨 洁成为了预备队的一员。
吴丹同志在急诊科工作了近2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平时开朗乐观,乐于助人。 接到任务后她很快准备好了需要的物品,她表示自己“比起其他老师们,我年轻得多,体力要更好;比起年轻护士,我更有经验,随时可以出发上前线”,她的丈夫也很支持她,为她感到骄傲。
杨洁是目前急诊科年龄最小的护士,在工作中非常善于总结,也很机灵,她说:“虽然我在科里最小,但在家里我可是姐姐,我得给妹妹做好榜样!我没有感觉到害怕, 反而为自己能选入口腔医院第一批预备医疗队感到幸运。十七年前的“非典”时我还是个孩子,要被人保护,这次换我来保护别人啦。”
她们没有想象中的激动、紧张或者焦虑,有的只是沉静。除了坚守在口腔急诊一线,认真工作外,她们还认真学习感染防护知识,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的流程。不骄不躁,只为更好地保护自己,服务患者,再创17年前医院“非典”时期“零感染”的辉煌。
此次疫情下,急诊科的护士们虽然没有赴一线直接护理新冠肺炎患者,但在高风险的口腔急诊科始终坚守岗位,默默付出,心系患者,用柔弱的身躯为患者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这就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的护士,疫情当前,不辱使命!致敬我们的护理天使!
供稿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